今年湖北某市将深山中的5000株大树搬到了繁华闹市,今后5年内,每年还要移栽1万棵大树。近日,一些林业专家对此做法表示担忧——
湖北某市实施所谓“将森林搬进城市”战略,从今年春季开始,已把5000株30年以上树龄的大树从高山深处移进了繁华闹市,并计划5年内,每年引种1万棵高10米左右、树龄30-50年的大树,力争5年建成“森林城”。其他一些城市也纷纷仿效,大量向城市移种几十年树龄的大树。一些林业学专家和城市规划专家对此种做法表示担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金经元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媒体对湖北这一城市的做法不加科学辨别,有的还评论说,“将森林搬进城市,把30年后才能实现的美景一夜间便展现在人们面前……值得提倡……将‘砍树卖木’变成‘卖树致富’,将‘捐钱捐物’变成‘买树扶贫’,真可谓一举两得……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这是误导。
中国林科院韩一凡研究员说,“将森林搬进城市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挖肉补疮’,其本质与砍伐森林的危害一样。如果说砍伐森林后还留下一个树桩,那么移走大树后连表层土都带走,留下一个大坑,对深山中的植被和环境破坏较大。”如果挖的大树面积集中必然会造成水土流失。
金经元说,环境保护要顾全大局,不能为保护城市的生态而破坏了深山里的生态,不能为改变城市的环境而破坏了山区的环境。在今天的环境链中,环环相扣,北京的沙尘暴给人的深刻启示是“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自扫门前雪’。”5年花上千万元钱移来几万棵大树,也许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怎样去筹集几千万元钱,而在于到哪里去找那几万棵树,怎样去弥补山区失去森林的损失。
对移植的树能否成活,专家们也颇为忧虑。韩一凡研究员认为,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离开了原来伴生的其他植物,大树孤身来到湿度、大气污染度等环境条件都不一样的城市,树木容易染上病虫害。中国林科院张绮纹研究员说,大树成活率一般只有幼树成活率的30%,成活率低,不仅费时、费力,也费钱。她倾向于从育苗开始种树,而不能走那种所谓多快好省的“捷径”。
国务院参事、林业专家高尚武研究员说,移栽大树要看其目的,因保护树种、营建公园等特殊需要而移栽一棵或几棵是可以的,但如此大规模地移栽,就要考虑成本问题了。他认为,一个城市的绿化都靠搬大树划不来,这种做法“聪明过头”了。其实按湖北那种湿润的气候,三五年便可育成一些阔叶树,沿路栽种,到一人多高就可作行道树了。
现在我国许多城市发展绿化事业的呼声很高,但由于苗木准备差,缺乏长远的打算,苗圃中大树少,要在短期内解决此矛盾,移大树是必要的,建设世博园时,就移栽了一些全国各地的大树。国务院参事、中国林业科学院盛炜彤研究员一再强调,移大树可以,但一定要有规矩,要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注意以下问题:
——城市绿化如果都需要从小树开始栽种,要费很长时间,可以移栽大树,但移栽大树也要有一定的范围,城市的公园、公共绿地、园林等地在特殊情况下移栽少量大树是可以的,但量大了就不科学了。不是所有的树都要移,比较重要的树才移。比如行道树就不必移栽大树,因为行进道旁的树要考虑树的整齐一致,移栽的大树高矮与枝叶不一致,很难达到统一的行道树要求。
——不允许移栽天然林中和风景点上的大树,因为这样做不仅不易成活,也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可以移栽人工林中的大树。移树时可以考虑移一些增加城市颜色和风景的树,比如樟树、桂花树等。
——即使是移栽人工林中的树,也要注意修复,保持水土,移树后不能改变原来的环境,要加强补种。
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林木引种研究室主任王豁然研究员也认为在移大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保护森林资源与原树木生长地区自然景观,将树木资源迁移保护与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树种选择很重要,要注意树种生物学特性,有些树种只有在森林环境中才能生存,可能不适应城市生态环境;要注意向有关专业人士咨询移植树种、移植时机等技术性问题。